在线群聊截图
又一个老鼠头出现了! 不少网友对此消息感到惊讶,因为今年6月,某大学食堂发生了一起“称老鼠为鸭子”的事件。 公告称,华北理工大学于7月27日将食堂管理项目委托给涉事公司经营公司。 显然,过去的教训是有的,但学校根本没有吸取教训,也没有真正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心上。
这足以说明,想要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不能只“治头痛”。 否则,这次是A学校,下次是B学校; 这次是A地,下次是B地。 大家不禁要问,大学食堂老鼠频发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大学食堂的责任主体仍然是大学本身。 一些高校平时“照顾”食堂,充当冷漠的店主,不注重监督管理。 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会将所有责任推给承包商,然后终止合同。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事实上,高校食堂频频出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未尽到监管责任。
其次,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要常态化、制度化。 据媒体报道,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接连曝光后,不少地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启动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 但很明显,短时间内突然整治只是治标不治本。 只有采取长期措施,才能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
至于长期措施的具体内容,其实并不复杂。 例如,要求大学食堂持证经营,保存食品样本和记录; 建立校长陪餐制度; 建立畅通学生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总有解决办法。 既然大家都知道问题的根源,那就应该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再者,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市场监管,一切都取决于相关责任人的工作作风。 此前发生的“称老鼠为鸭子”荒诞剧的发生,是因为责任人没有认真调查取证,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那么,华北理工大学食堂又出现一个老鼠头后,除了公告和解约承包商外,学校未来还会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呢? 这无疑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总之,“给头痛病人治病”并不能解决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 既然食品安全无小事是全社会的共识,那就应该有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我们不能总是对食堂里的“老鼠头”视而不见。 ,我们不能总是让所有师生在食堂里为自己谋求幸福。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