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助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华南师范   师范类专业   基础教育   师范生

2023-09-14 18:00:41 

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实现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建设规划关于“夯实基础提高素质、补短板扶弱、提优建设实力,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组织实施教师教育“协同质量提升计划”。 已成为解决教师教育资源失衡、加强师范院校协同治理、增强教师教育内生动力的创新举措。

根据教育部部署,华南师范大学是全国10所重点大学之一。 在广东、山西、河南、江苏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支持下,联合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重点支持忻州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与商丘师范学院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共同坚守教学主业,提升办学整体水平,精准服务基础教育,探索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道路。

协同创新,共同维护师范教育主业

审视师范教育的发展困境,我们发现多年来各级师范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分。 一些高水平师范院校主业意识淡薄,缺乏动力。 地方师范院校资源匮乏,发展薄弱。 这些都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教育体系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全国教师教育体系中,高水平师范院校(含“双一流”和省级重点师范院校)仅有35所,约占师范院校的16%、开设师范专业的院校的5% 。 10所“双一流”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人数约占3.7%。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基础教育教师都是由地方师范院校培养的。 为此,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引导,打破师范院校发展壁垒,推动师范院校从孤立孤立走向协作联动,全面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教学质量,成为优化教师教育治理模式、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追根溯源,面对复杂系统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协作理论认为,协作有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和秩序,可以在质量和数量上放大系统的有效性,并创造出局部所没有的新功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团体援助之初,通过多方参与制定了协同工作计划。 按照“需求导向、多方协作、就近结对、错位帮扶、突出亮点、创新模式”的工作原则,四省教育部门与七所高校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两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高校共同带动业务转移、省教育厅发挥行政带动作用、协调机构与执行机构加强密切沟通衔接的“行政+业务”双轮驱动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集团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措施,实现三级协调联动:一是就近结对,组成“1+3”对口支援工作班子,加强校际联动; 二是校内党政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双重协调,加强校内带动; 三是充分动员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精准对接具体项目,增强校内外互动,让多方真正实现协同,为师范院校赋能和提升质量。

通过资源共享和帮扶,共同坚守师范教育主业,是协同提质的重要目标。 多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无论是师范生比例、师范生教学率均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 同时,地方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帮助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全面支撑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尤为关键。 华南师范大学与集团内高校依托“协同质量提升计划”,聚焦人才培养,创新联合培养机制。 忻州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多名教师入选“协同质量提升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攻读特聘博士学位。 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多名教师被江苏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聘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并组织了多项校际联合教育研究项目。 也纷纷开始。

目前,协同提质成效初步显现,集团内师范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指出:“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组织一批高校齐心协力,集中力量,细化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发挥各机构的学科、人才等优势,促进集团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协同联动,实现有效支撑、相互支撑,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从源头上。”

实施综合策略解决教师教育资源不均问题

协同治理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通过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自愿、平等的协作,推动整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实践证明,要避免师范院校之间的无序竞争,消除东西部院校发展的不平衡,提高薄弱师范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单向、“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口援助和单一的教育援助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_辉县百城提质建设_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协同质量提升计划》是总结以往政策的有效性和不足,深化协调发展机制,激发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发展活力,“质量协同提升计划”采取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在内的综合政策。共建、联合教研、资源共享等方面,打出了推动师范院校深度合作的“组合拳”,成为真正促进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发展师范教育。

如何实现集团内各高校的有机联合、共建共享,是华南师范大学作为牵头大学在机制设计时关注的重点。 经过集思广益,课题组探索了“平台凝聚、学科引领、联盟分组、成果共创”“顶层规划、机构推动、研究驱动、团队支撑”(即“I-SUPPORT”)的工作模式,明确了学院秉承“集团各成员相互支持”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学科共建、人才共育、学术研究、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协同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华南师范大学利用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和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作为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平台(院)优势,拥有完善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学科体系和较强的服务基础教育能力,打造了立足广东、对接广东的协同格局。中东、西方,辐射港澳,服务全国。 以教师教育学科(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组团和结对特课联盟(联盟)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成果(产品)共创为渠道,开展顶层规划(Plan),通过三级组织(Organization)推动,加强专项(Research)研究驱动。 凝聚师资队伍(教师)支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学校管理发展建设四大领域,确定教师教育跨校建设专家工作室、教育硕士培养、教师教育推进专业认证、师范院校联盟建设、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学校协同建设等7个出发点和20个具体行动方案师范教育规划治理、智慧管理,有力推动集团大学高质量发展。

展望协同提质的目标和愿景,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认为,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逐步实施,将带领集团高校实现“五个显着提升”,即成效显着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基础教育成效。 服务能力、学校管理和发展能力、协同质量提升项目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得以显着提升,进而实现集团帮扶从“输血”到“造血”,从“智力支持”到“质量保障”。支持”是可以实现的。 新路。

精准服务、根植基础教育的师范教育

辉县百城提质建设_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_

作为教育部“强师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协同质量提升计划”旨在以提高地方师范院校办学水平为重点,作为构建高水平师范教育体系和整体建设的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教育水平。 能力和素质为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如何通过重心下移、精准服务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提高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实现师范院校与区域基础教育的协调联动也是建设目标之一“协同质量改进计划”。

“提供植根于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一直是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价值追求。 系牵头设立“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博士培养方向,创新教师培养工作模式和方法,在推动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协同素质提升工作牵头实施部门,以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和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建设县级教师发展强机构,建设区域中小学以学校教师发展为抓手。 结合师范院校联盟建设,通过对接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加强高校教师教育工作者职前职后一体化指导能力建设,服务职前职后一体化。基础教育教师服务发展。

一方面,集团内高校共同选择优质中小学和教师发展机构作为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与教育实践基地的指导与合作,提高预科教育质量。师范院校师范生服务培训; 另一方面,集团内高校组织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由高校专家担任工作室主持人,高校青年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教师发展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及代表师范生作为工作室成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引导高校专家下沉基础教育第一线。 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加强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离任后专业发展。

“协同质量提升计划”实施以来,集团内各高校在协同推进基础教育服务建设方面主动作为、亮点颇多。 2022年暑假,集团内七所大学共享资源,创新大、中、小学教师接力授课方式,邀请专家解读16个科目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活动反响强烈,共有18万人在线观看。 ,超过30万人点击浏览。 2023年上半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带动下,商丘师范学院利用希沃远程互动智慧课堂,为全区教师培训学校、小学举办“同堂课”,并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多场“同堂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和硕士研究生培训班。 在集团指导下,周口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也相继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智慧中心,推进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实践。

自主驱动优化师范教育发展新生态

本质上,协同理论是一种伴随着协同的自组织理论。 当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时,意味着系统已自发组织起来,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有效性。 虽然“质量协同提升计划”的实施是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实施的,需要外部资源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但其良性、长远的计划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和特色优势。各参与主体,平等协商,充分激发集团高校的创新活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深入交流共享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共同发展。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成为有序运行、实现价值创造的“自组织”。

当前,华南师范大学集团抓住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率先展开改革探索,以人工智能推动教师教育协同质量提升。 作为教育部推进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资源和经验优势,牵头集团高校开展数字素养系统培训和技术培训。对师范生、师范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2月底,华南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与学院所在的3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3所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共建10间智慧教室,并合作开展10余场教师培训课程、学生教育实践、高校-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教师集体教研、团体学校工作研讨会等活动。 通过虚拟教研等形式,定期举办学科公开课教学指导、基于AI测试课堂教学能力的教研实践、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结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打破局限。时间和空间的融合,连接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学和研究。 交流实现高水平专业教学、优质专家资源共享、高科技智能支撑、高效教研协作,实现优质资源同步共享和记录共建共享和播音资源,同时开展“师范生教学录像与智能诊断”,协助集团高校提高师范生免试认证效率。

8月中旬,华南师范大学牵头组织了主题为“教师教育数字化——AI赋能教师课堂能力测试”的暑期学校,选派35名高校本科生赴广州进行七年研修。一天的集中学习。 通过理论讲座、名师访谈、教研录音、企业参观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养教师在智能时代不可替代的职业信心和核心竞争力,协同培养对集团内的跨校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除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领导外,集团内的河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作为地方重点师范大学,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各自的优势学科。 他们通过集团帮扶,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中各展所长,通过“大组+小组”的工作模式。 比如,山西师范大学作为参会高校,通过深入调研,帮助忻州师范学院制定“一校一案”工作清单,全面推动忻州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周口师范学院,重点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点建设、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进行系统跟踪指导。 江苏师范大学发挥服务基础教育的优势,与商丘师范学院合作,在名师培养、管理干部培训、双向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_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_辉县百城提质建设

同时,华南师范大学与三所地方师范大学还通过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学科共建、互聘研究生导师、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合作方式,促进优势互补。优势,强化集团大学的整体优势。

令人欣慰的是,三所师范院校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协同工作机制,取得重点突破,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成果。 周口师范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首次获得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学、化学两个优势特色学科在河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2023年,忻州师范学院3名教师考入“协同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博士点,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开辟新通道。 这些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协同提质的最大化,增强了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的信心。

展望协同提质工作的未来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将携手一批高校,立足实践和研究,积极探索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协同模式,强化协同提质联动机制。发展共赢,凝聚师范院校协同发展范式。 同时,《协同质量提升计划》的深入实施,除了集团大学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机制和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协同质量提升工作专题研究,探索协同质量提升工作治理规则,找到促进师范院校协同治理的“序贯参数”,即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变量和关键因素,进一步优化协同质量提升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参与协同质量提升工作的机制和推动措施,明确职责分工,配置资源,推动教师教育发展高水平协同。 三是尽快完善协同提质工作科学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标准,以对基础教育服务的贡献为评价导向。 引导师范院校自觉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增强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为完善中国特色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不断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宏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中华民族教育》2023年第9期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