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
建设“五个一”平台,搭建“孵化-加速-产业化”孵化体系。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专业孵化器、 一个产业园、 一个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一个产业研究院。
【人才】
人才政策申报培训、“一对一”上门精准辅导,已开展数十场、超500人次参加的专业技术培训。
【合作】
深化产学研合作,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725所等高校院所的十余个科技成果已成功落地并成立创业公司。
高新区推进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
“创响中国”厦门站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峰会27日在厦门举行。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发言。
研究人员进行无菌操作。
文/本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郭文晨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
“落地高新区的先进碳材料企业,经认定,只要满足相应条件,就可以获项目落地补贴、场地租金减免、电费补贴、研发补贴及产品应用奖励等千万余元政策资金支持。”在12月27日举行的2019中国(厦门)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峰会上,火炬高新区石墨烯产业政策受到众多参会企业关注。
2018年9月,火炬高新区发布了《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区内石墨烯企业可以获得技术、专利、成果转化、人才等多方面政策扶持。目前,火炬高新区已开展多次先进碳材料企业认定及政策兑现工作。
不仅政策给力,高新区还积极推进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建设,搭建石墨烯新材料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系统和跨界协调创新生态圈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
在做好内培文章的同时,高新区积极外引项目、人才。全市招商大会后,高新区围绕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相关领域的产业链全力招商,重点跟进招商规模较大、产业化较为成熟的项目。
为解决在孵企业融资难问题,高新区与社会资本联合发起成立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的5000万元基金已完成对5个石墨烯新材料相关企业的投资,投资总金额达2933万元,并有2个项目完成后续融资,融资总金额超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强石墨烯产业与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软件与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LED等六大重点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石墨烯新材料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声音】
康斯坦丁
上一条:全省首创 “双站”合力 服务外国人才
下一条:为人才成长提供丰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