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圆心科技发起新一轮冲刺IPO进程失败或终止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科技   圆心   保险   失效   医疗

2023-12-27 14:07:26 

元芯科技近年来业绩并不理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三年半来,累计亏损近24亿元。 随着招股书的更新,元新科技真正的矛盾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方面是中国最大的医疗配送平台专注于院外处方药市场带来的光环;另一方面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是药品销售“偏袒”、持续亏损的现实。 。

五项突破进军港交所

近日,元芯科技第五次敲响香港联交所的大门,高盛、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开信息显示,本次提交前,腾讯和红杉是元芯科技主要外部股东,其中腾讯持股19.55%,红杉持股15.75%。

从报送往绩来看,元芯科技登陆港股的过程并不顺利。 据港交所信息显示,元芯科技分别于2021年10月15日、2022年4月19日、2022年10月21日、2023年5月29日四次提交表格,2023年11月29日再次提交表格失败。

失败并不意味着IPO过程失败或终止。 据了解,港交所的失败可以简单理解为拟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数据过期,需要补充最新财务数据。 发行人只要在“失效”后3个月内补充最新财务信息即可继续上市程序。

在第四次投稿失败后,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北京商报记者很快就会为源芯科技提交第五次投稿,不仅仅是因为其陷入了三个月的“窗口期”。 重新整理材料的麻烦是因为元芯科技在等待机会。

“申请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元芯科技本身不想上市,因为上一轮估值太高。如果现在上市,很可能会倒挂,导致公司亏损。”投资者”。 富春山资本(香港)总经理陈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过去8年,元芯科技估值增长超过180倍。 元芯科技成立于2015年,当年6月,元芯科技完成首轮融资,相应估值约为1.58亿元。 2021年7月完成第11轮融资时,估值已约为275.33亿元。 今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上,元芯科技估值达到290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沉萌也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提交申请,就意味着它已经通过了专业中介机构的审核,必须符合上市的基本要求。 。 但随后由于监管和市场原因,未能成功上市。

市场方面,沉萌认为,当前香港股市持续走弱。 即使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融资情况也基本会非常不利。

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

沉萌认为,元芯科技每次在港股递交失败后,不排除占据主动的可能性。 “如果不申请上市,股东和投资者都会向你施加压力。但申请后,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理想,屡次申请、屡次失败的情况,很可能证明包括各方在内的各方股东们正在赌博。” 沉萌说道。

消失的“技术”和贩卖毒品

当首次向香港联交所提交表格时,元芯科技将自己描述为“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 不过,在第二版招股书中,元芯科技将自己定位为“领先的医疗健康公司”并仍在沿用。

消失的“科技”更像是为其主营业务“让路”——与其说它的科技色彩,元鑫科技更为人熟知的“个性”是一家药房,而且是一家处方药药房。

公开资料显示,元鑫科技最初源于妙手医生App,后推出医院端DTP专业药房等模式。 招股说明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2022年,以收入计,元心科技运营着中国最大的专注于处方药的线上线下医疗配送平台。

招股书内容显示,元芯科技拥有院外患者服务、供给侧赋能服务和医疗行业赋能服务三大业务,大致可以概括为药房、数字服务和保险业务。 也被外界概括为“医疗+药品+保险”模式。

元新科技的“药房”业务主要由元新药房和妙手医生支撑。 招股书提到,截至2023年6月30日,元鑫科技拥有并经营321家药店,其中265家位于医院附近1公里半径范围内,121家药店被指定为大病保险双渠道药店。

此外,截至2023年6月30日,元芯科技在线下及线上药店提供约59,710个品种的产品,其产品组合涵盖了国家药监局自2015年以来批准的123种肿瘤治疗创新药物中的96种。

近年来,为了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处方外流和院外市场发展迅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GMV计算,2017年我国院外市场仅占药品流通市场的27.1%。预计2021年至2026年,院外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院外市场规模预计为10.9%。 到2026年,将达到9263亿元,占药品流通市场的45.7%。

陷入盈利困难“漩涡”

从发展前景来看,元芯科技无疑走上了一条向阳的轨道,但其对“药品”的严重依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元芯科技的进步。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2022年上半年、2023年上半年,元芯科技“院外患者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7.5%、94.6%、93.7%、95.9%和95.9%。分别占总收入的%。 95%。 此外,于往绩记录期各期间,元鑫科技院外药房及药品批发服务产生的收入均超过「院外患者服务」的96%。

“处方药和药品销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元鑫科技并不回避这一点。

但对于处方流出市场,业内人士分析,高价药品处方流出的可能性较低,且随着医保支付价格的上涨,药店很难获得高额利润。 这两个因素将决定DTP业务能否成为蓝海市场。

毛利率低下,在招股书中“暴露”。 数据显示,元芯科技“院外患者服务”毛利率2022年仅为6.9%,2023年上半年为6.5%,去年同期为5.7%。

2020年至2022年,元芯科技营收分别为36.29亿元、59.38亿元、77.75亿元,对应亏损3.63亿元、7.57亿元、8.05亿元。 今年上半年,元芯科技营收46.45亿元,同比增长43.1%; 亏损4.42亿元,同比增长2.6%。

“毛利低”的标签一时难以摘除。 与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叮当健康等同行相比,源信科技2022年的毛利率不足10%,而上述同行的毛利率均超过20%。 2020年至2022年,元芯科技毛利率分别为9.2%、9.0%、9.3%。

对于净亏损,元新科技招股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涵盖院外药店、医院、药企,具体表述为“推动线下和线上院外药店发展”、“扩大院外药店规模”医院覆盖以及深化与医院的合作、与药企、保险公司的合作”等。

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

“如果上市成功,可以为公司带来资本注入,帮助其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地位。同时,IPO也有利于公司增加收入。”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优秀人才。”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表示,源芯科技五次IPO体现了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渴望和扩张野心。

然而,频繁的IPO尝试也可能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的质疑。

“元鑫科技最重要的角色其实就是药房。”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纬度健康创始人赵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赵恒进一步解释,一般情况下,药店上市时,估值通常是根据营收来进行的。 按照这个逻辑,原来给元鑫科技的预估实际上大大超过了药店本身的估值。 这也是元芯科技一直无法上市的原因。

风险相关业务不堪重负

元芯科技若想摆脱“药物依赖”问题,势必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供给侧赋能服务”和“医疗行业赋能服务”正在承担这样的重要任务。

招股书显示,“供给侧赋能服务”主要包括为医院患者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一体化医院工作场所等。 然而,2020年至2022年,元芯科技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600万元、1.13亿元、1.88亿元,研发投入率仅为1.3%、1.9%、2.4%。 相比之下,同期销售及营销费用率分别达到13.7%、13.8%和13.2%。

“医院产业端赋能服务”包括向患者提供的病程管理和服务包、向药企提供的营销服务、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包括理赔处理、第三方管理、药品福利管理和营销服务。

元信惠保是元信科技保险业务的重要载体。 公开资料显示,元心惠宝主打针对新特药设计的创新保险产品、普惠商业医疗保险、疾病相关保险等保险产品。

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_

截至今年上半年,元鑫科技已为177家保险公司和8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种新型专科药品保险产品,协助超过100个国家推出普惠商业健康险。覆盖120个城市,覆盖57个健康险产品,管理5830万张保单。

这是因为,特药险和惠民宝产品投保的部分客户群体中,患病人数占一定比例。 业界提出开展此类业务能否为第三方平台带来稳定利润的质疑。

周迪表示,元鑫科技承保的惠民保险和特药险客户大部分都是带病的。 这给公司带来了挑战,包括带病客户群体的风险较高,保险赔付的概率较高。 这导致公司薪酬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 患病客户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加复杂多样,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增加了运营成本。 由于客户群体特殊,公司需要严格控制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和监管问题。

此外,以保险名义“销售药品”的药品分保业务已被监管部门通报。 在上述过程中,保险公司只起到“赔付”的作用。 保费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似乎也让药企获得了收益。 药品销售、吸毒群体、第三方平台获得了用户流量,实现了多方共赢。 但这种模式疏远了保险业务,最终被叫停。

近日,各地监管部门开展的产品检查,再次让上述车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要求相关企业提交专科药品健康保险产品清单,其中包括与元鑫科技等第三方合作的健康保险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份报送清单可能是参考“药转保险”等渠道业务,排查“药转保险”的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就业绩损失相关问题、调查特药险相关产品是否对公司产生影响等问题致信元鑫科技采访。元鑫科技表示,公司正处于沉默期,所有内容以官方公告为准。

保险业务尚未给元鑫科技带来更显着的效益。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元鑫科技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为2500万元、1.31亿元、2.42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1.21亿元。 同期,医疗行业赋能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4%、4.6%、5.2%和4.3%。

“除了‘药险’的情况外,还有一些其他医疗服务,比如牙科诊疗,也采取了类似的付费方式。” 对于重新监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忠向北京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从TPA企业的角度来看,李文忠也认为,元芯科技多次提交失败,应该与其参与健康管理的深度不够有关。 其更多依赖于药品销售业务,而“药品转让”业务本身的合规性不足,这导致其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__圆心科技五闯IPO!医+药+险的“故事”不好讲?

《医药+医药+保险的互联网故事》

“人们对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的创新量存在质疑。” 沉萌分析,企业价值通常体现在与同行业相比的差异化,以及能否形成营收护城河。 从元芯科技的模式看,竞争基本靠数量和价格,技术本身价值并不高。

“互联网药店”的故事已经被各大公司讲了太多次了。 依托线上电商的优势,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牢牢占据互联网药品销售第一梯队,美团医药、叮当健康等也在紧追不舍。

近期,抖音、快手也纷纷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 据公开报道,抖音、快手相继放宽药品销售准入门槛,积极拥抱医药零售。

商业护城河浅,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教育成本高。 元芯科技想要利用互联网医疗的技术属性来“服众”,显然是有难度的。 在沉萌看来,招股书中的数据不仅暴露了元芯科技的亏损,也让人们很难看到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这样的标的投资者是不会接受的,尤其是二级市场,更不会相信。 “故事”。

某保险科技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主要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其支付体系是居民基本社保和医疗保险。 长期的习惯和信誉使得商业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其消费方式。 或习惯。 此外,一些业务合作项目难以大规模推进,严峻的外部环境导致了源芯科技等企业的“通病”是业务类型单一、发展缓慢。

上述人士还表示,看病历来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 早期,四牌健康、元新科技等公司通过收购或自建建立了连锁药店、DTP药店、仓库等,希望建立区域性或规模化布局。 但如果陷入经营口岸不断收窄的困境,就必须迫切寻求新的增长点,寻找其他的商业路径,打造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目前看来很难。

元芯科技也“直言”,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 元鑫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我们的保险理赔处理服务部分依赖于与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合作。 如果我们的保险合作伙伴不继续与我们的关系或他们的业务失败,我们的业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无法获得、设计和开发满足保险公司不断变化的需求的保险产品,我们的保险服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起草的《关于平稳有序发展城镇定制商业医疗保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开展居民定制商业医疗保险——友好型保险业务要有效识别和防范业务经营风险,加强对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合规经营。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于凤辉表示,第三方机构在惠民宝产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次提到的加强管理的必要性是为了保证第三方机构的服务质量,防止不良服务影响保险产品的有效性; 保护消费者隐私和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