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向全国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教育   社会改革

2023-09-17 04:11:08 

“在新的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的老师们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投身教育界,与我强国”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艰苦奋斗,为强国建设和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族复兴”。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向全国全体教师致信。 向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样的教育强国、如何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论。 《实践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它体现了主要党派和国家领导人对世界历史进程和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政绩。 肩负建设强国、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勇于作出战略决策。

教育部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化主题教育实效,坚持从政治角度看教育立足民生,立足学科,开展学科教育。 结合年初确定的重大工程和专项行动实施,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重点改革项目实施、纲要规划制定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积极拓宽视野、拓宽格局,努力把总书记带上台前。 党中央的期望和要求已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教育强国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重要支撑。 这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切实增强“强国育人”的历史使命感。 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风格现代化。 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决定了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决定了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放在优先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教育强国是到2035年必须“建成”的目标之一,置于科技强国目标之前,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充分体现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 报告还提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强国的目标任务。 推动这些强国目标任务的完成,人才是关键,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回顾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总结16世纪以来世界五大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规律,分析三次工业革命逐步演进的历史进程,无不展现出教育优先布局与国家富强紧密相连。 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更具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家的持续繁荣。 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 在国家发展的新方向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找准教育强国新定位新任务,自觉增强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

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_建设教育强国服务发展新格局_

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我有责任”为主题。 从传统文化、文明起源探索、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国防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全景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方方面面。 图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LHAASO首席科学家曹震向同学们介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宇宙线观测装置LHAASO的前世今生。 (教育部供图)

抓住重大机遇,沉着应对重大挑战。 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 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层国家行列。 具有建设教育强国的良好基础。 教育发展进入由大到强的新历史阶段。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系统部署、全面加强重要政策举措、重点工程安排、重大机制建设。 这是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内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关乎教育,也为教育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带来无限可能;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深入发展,对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科研创新的数量和质量、科研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类型结构;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围绕高新技术,国际上对优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等等。 面对这些变化和趋势,我们要敢于抓住机遇,善于主动出击,补短板、固基础、防风险、扬优势,自主推进强国建设。教育国家。

建设教育强国服务发展新格局_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_

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 图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进入开幕式。 (搜狐网记者 王曦 摄/摄)

有效增强“时间在等待我们”的紧迫感。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到2035年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总体要求建设教育强国。 建设教育强国是党中央提出的艰巨目标和任务。 还有不到12年的时间。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也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 迫切需要加快理论创新和实践。 要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有目标倒逼改革,扭转工期,补短板,确保工程如期竣工。

二、牢记为党为国家育人,全面提高自主培养人才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影响力的高低甚至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高度和国家竞争的真正实力。 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攻克的核心任务。

牢牢把握人才培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用、能干的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肩负重任的人才是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后继者。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认真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材、课堂、头脑,不断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工作以新时代为核心内容。 政治课程体系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和大中小学教材,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人才。 全面实施新时代人灵魂筑造工程和“思政大课”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将德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在线教育能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打造塑造灵魂、启迪智慧的优质教材。 开展学生体质健身计划和美育渗透计划、实施工作习惯养成计划、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学校教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完善“三轮教育”格局,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提高自主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指示,实施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工程,把更多的理念、政策、精力集中在“自主培养”上。 发挥高等教育引领作用,深化“双一流”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体系,培养一流人才班级优势学科。 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探索构建科学完整、学科层次贯通、多方协作、选拔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体系。 围绕基础学科人才、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人才、理工农医紧缺人才等需求侧,优化调整设置学科专业布局,加快理工科、战略性紧缺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布局。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建设计划,研究建立国家科教融合创新区,加强与政府部门、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龙头企业等协同育人,抢抓机遇实现基础研究、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等重点突破。打造职业教育新增长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网络体系和机制设计,打破职业教育内循环和毕业生身份固化,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模式,持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今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现实要求,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总书记指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他们有胸怀大志、精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有君子为人、为世人榜样的道德情操,有启迪心灵、滋养心灵、依规教书的教育。以他们的才能。 人是有智慧、勤于学习、勤于实践、求真创新、乐于教书、热爱学生、乐于奉献、胸怀天下、追求文明人的仁爱之心。 要强化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引领作用,注重师德建设,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奉献精神”的志向和抱负。投身教育领域,与我强国”。 完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注重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 加大教师薪酬保障力度,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地方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成果。 从目标、方法、机制、手段创新入手,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和结构配置,拓宽成长发展空间,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风尚。 。

三、强化服务导向,切实增强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服务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要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趋势和格局,自觉主动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高等教育是第一人才资源、第一科技生产力、第一创新动力的重要结合点。 要充分发挥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组织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工程,加快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攻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中心建设高素质协调中心,聚集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原创工程实现。 创新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 深入实施“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科创新和人才引进基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国际化大科学规划,加快形成国际比较优势,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

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 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科技、产业、经济布局对教育、科技、人才以及职业与普通教育融合、产学融合提出的新要求部署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工程,加强人才培养。 率先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率先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 围绕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地方主要产业发展需求,以落实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选择部分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先进研究院所、区域创新中心等,提升区域教育服务水平。 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大学建设,扩大人口多省份高等教育资源规模。 加快构建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和市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社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创新政产融合新载体产学研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深入实施“千校十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加强技术转移转化,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教育强国建设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次系统跨越、质变。 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政策、体制、机制的价值驱动和战略拉动作用,加快教育体制向更加系统化、全面融合方向调整,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发展朝着更加积极主动、自觉自信、自强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活动延伸到更加灵活、广泛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积极破除“只论文、只帽子、只职称、只学历、只奖项”的顽症,通过政策、制度、组织机制的统筹部署,推动观念更新、工作评价和方法变革。 统筹推进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构建多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与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公平普惠、更高质量、适合所有人、便捷高效的数字教育,有效支撑个性化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和提高数字化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帮扶、教学帮扶、管理帮扶作用。 发挥促进交流合作的功能,用数字教育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国家,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文章,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更广、更广、更深、更主动、更灵活,在开放中促改革发展,增强国际化水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元素,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不断扩大中国教育朋友圈,构建全球教育伙伴关系。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五、坚持人民至上,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充分体现了发展教育的根本立场,体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价值追求。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教育稳步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方法,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标准,有效促进社会进步。通过教育公平实现公平。

当前,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上好幼儿园”、“上好学校”、“找到好职业”的愿望更加强烈; 对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校外服务供给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强烈愿望。 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渴望更加强烈; 城镇化发展、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公众对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资源配置,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激烈的。

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关切新期待,锚定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可持续的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夯实基础教育基础,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安全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中学校多元发展、特殊教育包容性发展。 实施新时代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行动,重点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均衡配置、资源智能化共享、教育关怀制度化,努力提高比重公立幼儿园和包容性幼儿园的儿童数量。 比如,我们率先建立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在20万人口县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创新教育方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教育“双减”中增添科学教育。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降低教育育儿成本、学生心理健康等热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办实事、化解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公平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和最大政治优势。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团结全党全社会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的强大协同作用。 落实高校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全覆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确保党旗永远飘扬在教育人民线上。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build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attern among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guide the whole societ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utlook on talents, success, and education, and jointly create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atmospher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ducational power has a glorious mission and a heavy responsibility. The education system must deeply understand the decisive significance of the "two establishments", strengthen the "four consciousnesses", strengthen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achieve "two safeguard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condense We must use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all fronts to advan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strengthen confidence, pioneer and innovate, and move forward with determination,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n and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achieving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new contribution. (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in "Qiushi" 2023/18)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