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多,CPI又恢复负增长。 CPI和PPI双双进入负值区间,再次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通缩”的担忧。
受猪肉、蔬菜价格下降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7月份CPI同比下降0.3%,为2021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近期基数和部分原材料价格回升,PPI降幅有所收窄。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2023年7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持平转为同比上涨0.3% ,以及上个月的数据。 下跌 0.2% 转为上涨 0.2%。 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丽娟表示,总体来看,CPI同比下降是阶段性的。 下一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需关系不断改善。 此外,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将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多位专家分析,CPI和PPI均进入负值区间,显示当前需求依然不足。 随后的通胀数据反弹是大概率事件,本轮价格走势底部基本可以确定。 随着近期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发挥作用,我国内需有望持续回暖,进而将推动核心通胀回归历史平均水平。
核心CPI显着回升
7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复苏,CPI环比由降转升。 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比有所回落。 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显着回升,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 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3%转为下降1.7%,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0%,降幅比上月扩大18.8个百分点; 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0.8%转为下降1.5%。
针对生猪价格低迷,国家发改委在一季度启动了第一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近期,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今年第二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指导各地同步收储,共同“保市场”。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辉表示,从供给来看,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从需求来看,入夏后天气逐渐转凉,且随着高校开学、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的陆续临近,从往年情况来看,猪肉消费逐渐增加,可能带动生猪价格上涨。
夏季旅游旺盛推高服务价格。 非食品中,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5.8%上涨11.9%,酒店住宿、旅游、电影和演出门票价格分别上涨13.2%、13.1%和5.9%,涨幅有所扩大。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7月份猪肉、蔬菜价格同比降幅加大,带动食品CPI同比由正转负。 整体CPI涨幅进一步回落至通缩区间。 价格水平持续低迷的背后是,虽然市场供给充足,但消费整体复苏相对较弱,这种价格走势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不容小觑。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宏观经济稳步复苏,M2(广义货币)保持较快增长,这与典型的历史上的通货紧缩。 目前不存在通缩,下半年也不存在通缩风险。 8月份之后,CPI预计将开始逐步上涨。 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将呈U型走势,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逼近。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后期我国CPI反弹是大概率事件,本轮物价走势底部基本可以确认。 随着近期包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将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活跃资本市场等在内的逆周期“政策组合拳”,预计将继续上升,从而推动核心通胀回归历史均值。
PPI降幅收窄
7月份,受国内生产供给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 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王庆表示,受需求旺季、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原油供应趋紧等因素提振,7月份原油、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煤炭、钢铁也触底企稳反弹势头或带动PPI环比降幅收窄; 在环比持续下滑的背景下,7月份PPI同比降幅收敛,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价格基础下沉。
从前瞻指标看,7月份制造业PMI出厂价格指数录得48.6%,较上月明显回升,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录得52.4%,重回50%以上。
展望下半年,随着基数因素消退、逆周期政策效果释放,PPI或将逐步回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团队预计全年PPI同比为-3.0%,高于上半年的-3.1%。
王庆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有效,需求改善有望继续推高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未来几个月PPI通缩幅度有望继续收窄。 后期工业品价格上涨走势主要取决于三季度逆周期调节政策提振经济复苏动力的具体效果。
积极扩大内需
尽管CPI同比下降是阶段性的,但低通胀仍是不争的事实。 下一阶段,宏观政策仍需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有效解决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向好、内生动力、社会预期、以及风险和隐患。 促进经济有效好转和数量合理增长。
在扩大内需方面,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要拉动汽车、电子产品、家居消费,促进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要制定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 近期,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促进居民消费若干措施》《促进汽车消费若干措施》《促进电子产品消费若干措施》《恢复和扩大消费办法》,形成了促进消费体系一揽子政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林日前表示,将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人群要素收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渠道,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的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王庆表示,偶发的通货紧缩和持续的低通胀不仅是消费疲软的结果,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当前确实需要采取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打破恶性循环。 接下来,除了各地区、各部门努力扩大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外,财政政策促进消费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大。 包括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适度降低汽车、电子、家居等大额消费税费。 尤其是在外需持续下滑的前景下,这将是推动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加强的关键。
与新浪大型合作平台开立期货账户,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