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虎网

多重压力下的2023年消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消费   金融   利率   自营   巨头

2023-07-17 13:08:37 

不久前,随着建信消费金融的正式开业,我国消费金融机构数量正式从30家扩大到31家。多位接受采访的消费金融公司员工坦言:新玩家的进入,加上强监管、贷款利率持续下调、第三方流量逼近天花板、获客成本不断上升等趋势,消费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

2023年上半年多重压力下,行业消息不断的同时,不少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最新动作。 为了摆脱依赖外部互联网和流量平台的渠道业务,各家公司还在建设更多的自营业务。 从行业来看,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加强数字化转型和自营能力建设,打造差异化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消费金融机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巨头纷纷涌入

又一银行巨头涌入。6月30日,由中国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建信消费金融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 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建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72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出资60亿元,持股83.33%; 北京国有资产公司出资8亿元,持股11.11%; 威尔集团出资4亿元,持股5.56%。

据悉,建行消费金融将加大对新市民、基层上班族、城市摆渡人等广泛客户群体的覆盖。 在产品服务方面,将场景理念融入到贷款产品研发中,推出建行“福贷”、“福贷分期”等产品和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业务。

建信消费金融的开业也意味着我国消费金融持牌玩家正式从30家扩大到31家。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晓锐评价,巨头玩家的涌入可以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一剂“兴奋剂”,有望引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消费金融行业此前的表现来看,虽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增速有所放缓,但其资产规模仍在不断增加。 将延续“强者恒强”的特点,在获客能力、场景建设、生态打造等重点领域持续进行探索和尝试,将消费金融业务与股东银行零售业务全面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

目前,在银行、工业、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机构中,银行机构凭借天然的金融基因和资本优势,在消费金融的阵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统计显示,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大股东银行多达22家,占比超过70%,其中国有大型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3家,其他中小银行16家。 其他九家的主要股东均为金融集团、消费互联网和产业巨头,大部分股东还包括银行。

厚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于百成也认为,银行本身也有消费贷、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业务,但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群更加下沉,比如蓝领、新公民、自营人士等。在职人士等,这些客户群体往往很难以传统方式在银行获得贷款。 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 借助消费金融公司,城商行、农商行可以突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地域限制。

“要说压力,那肯定还是有的。” 谈及建信消费金融的进入,一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坦言,随着众多巨头的不断进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逐渐加剧。 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二元性。 一方面行业趋于健康良性,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竞争压力,倒逼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适应变化,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

朗金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__京东自营的好奇金装成长裤

不过,冰健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世强认为,机构无需过于担心。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足够大,现有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规模较小,信贷余额尚未突破万亿大关。 虽然加入会加剧行业竞争,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自营业务增持

除了巨头入局压力外,多位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也直言,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监管趋严,利率下调,获客成本增加。

监管压力主要体现在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对风控和合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消费金融机构经营业务需要更加严格。仔细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

朗金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__京东自营的好奇金装成长裤

其次是利率压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消费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越来越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 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消费金融机构需要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同时关注市场利率变化并及时调整利率。

还有市场竞争的压力。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竞争,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

总体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已经经历了“跑马圈地”的快速发展期,正趋向平稳、健康、监管趋严的发展态势。 在流量红利逐渐萎缩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也必须不断调整业务发展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正如一位消费金融公司从业者提到的,“目前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趋于平淡。 在扩张方面,除部分头部机构外,其他消费金融机构整体仍以稳健发展为主,风控仍是业务。 发展的核心”。

“第三方流量的成本太高了,毫不夸张地说,平台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甚至超过了首单的利润,所以我们也在加强自营建设和管理现有用户很好。” 某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加强数字化转型和自营能力建设、打造差异化金融服务也成为消费金融机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未来。

一方面,要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制度,保证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合法性; 打造运营能力,关注客户转化,为不同圈层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此外,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需要探索更精准的渠道和路径触达客户群体,缓解各种成本压力,包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等; 加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宏观经济环境对消费金融公司影响很大。此外,外部客户获取成本不断增加,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很难通过外部客户开展业务。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希望增加收入通过建立自营企业。” 王世强指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前几年的经营获得了大量客户,但目前有贷款的客户较少,甚至大部分客户都成为流失客户或休眠客户。 因此,现有客户的挖掘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获客的重要手段,必须重视存量客户的维护。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在自营渠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例如,中原消费金融声称推出了以中原消费金融App为核心的自营产品体系,结合行业新兴流量业务场景,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共同构建不同的获客模型,针对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推出相应的产品; 在消费场景方面,还链接了装修、教育、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100多个消费场景,提高了消费金融的可及性。

朗金土压力与朗肯土压力_京东自营的好奇金装成长裤_

苏晓锐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获客成本上升和贷款利率压力确实是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与外部合作不仅需要更多的合作成本,而且在金融营销、信息共享等方面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满足合规要求,因此消费金融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践行内部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技能。

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回顾上半年,消费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仍在加剧。

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比如头部公司在融资成本、业务成本、业务能力、品牌等方面更具优势。 比如,从营收和利润来看,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妈妈消费金融第一梯队的优势比较明显。 从行业来看,未来一两年,蚂蚁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等,凭借自身集团庞大的业务规模或生态丰富的股东资源,也有望进入新的榜首。 。

正如余百成所言,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监管不断、利率不断下降、数字化不断、竞争者不断增多的格局。 2023年开始,经济和消费将进入复苏周期,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市场环境。 长期来看,行业竞争将更多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企业数量将会增多,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除了技术水平之外,资金的多元化和成本、客户群体的质量和收入水平、风险控制能力、资产端的合规管理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苏晓锐表示,期待后续,消费金融行业的精细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在“AIGC+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有望进一步探索利用科技等手段做好前期授信工作,探索利用自动化建模、智能审计等方式提高业务效率,持续挖掘数据在金融领域的价值潜力。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